祖辈念蜂恩追花养蜂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养蜂大爷采访 记者 祖辈念蜂恩追花养蜂人

祖辈念蜂恩追花养蜂人

2024-06-26 1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市级非遗项目曹州井氏养蜂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井洪秀展示蜂蜜

阳光蜂场

切割蜂巢板

搬运过滤好的蜂蜜

封装蜂蜜

牡丹海棠蜜

勤劳的小蜜蜂

5月的菏泽,不只有盛世花开,还有因此诞生的甜蜜事业——养蜂、酿蜜。

近日,在牡丹区牡丹街道阳光社区阳光农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察看蜂群的井洪秀。出生于1985年的井洪秀,是市级非遗项目曹州井氏养蜂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大田里处处花开正艳,许多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嗡嗡作响。在一排五角枫树下,错落有致排列着200余个蜂箱,这正是井洪秀的蜂场。

“我繁养的是黑蜂,酿制蜂蜜的成熟周期在30天左右,待蜜蜂将蜂蜜酿制成熟后,我们采取最传统的采蜜工艺,先取出蜂巢,用毛刷刷去蜜蜂,然后用专用刀刮下外面的封口蜂蜡,将蜂巢放进摇蜜机里,用手动旋转的方式摇取出蜂蜜,将蜂蜜杂质过滤干净后,直接装进罐中封存。经过层层专业工序,才能酿造出品质好、更适合保存的蜂蜜。”井洪秀一边打开蜂箱,一边向记者介绍。

只见井洪秀取下的一个蜂巢板上,数百只蜜蜂聚集在一起,仿佛在守护着家族共同劳动的成果。井洪秀告诉记者,他自小跟随父亲养蜂20多年了,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了职业养蜂的生涯。

“我的祖上世代中医,光绪三十三年,我爷爷的爷爷从鲁中山区带回一箱蜜蜂繁养酿蜜入药,在上世纪灾荒年间,祖辈就是靠着吃蜂蜜才活了下来,所以我们一家人对蜜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说到这里,井洪秀眼里噙着泪水。

井洪秀和父亲一直坚守沿用追花采蜜的放蜂模式,由云南繁蜂,四川、湖北采油菜花,山东、山西采槐花,泰山采百花,北京采山荆花,东北采椴树花,内蒙古采葵花、荞麦花,跟着花期走,一路向北,追花采蜜,只为了把原生态自然成熟的好蜜带给千家万户。

“我只做不添加、不勾兑、不浓缩的原蜜,这是我的爷爷和父亲对我的要求,也是我养蜂以来一直坚守的最基本原则!”井洪秀说。

他和父亲带着数百个蜂箱,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省份。养蜂场大都设在山上人烟稀少的地方,每到一处,他们就搭起临时的小木屋,几个月吃住在里面,常常好多天见不到一个人,甚至有过半夜醒来看到蛇趴在被子上的经历……

“如果不是疫情,我现在肯定在外地的蜂场呢。”井洪秀说。

据了解,井洪秀现拥有5处蜂场,分别是菏泽阳光蜂场、泰山桃花峪蜂场、秦岭蜂场、东北完达山蜂场、北京平谷熊儿寨蜂场,拥有蜜蜂1600余箱。

多年漂泊,年轻的井洪秀脸上已然烙有沧桑的印记,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一位养蜂人的执着。在他无比坚定的目光里,有对蜜蜂的挚爱,也有对品质的坚守。

2013年,井洪秀成立了菏泽市井氏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已拥有130余位专业养蜂人,也吸引了许多养蜂爱好者参与交流学习养蜂技艺。

“这是我们合作社最新收取的牡丹海棠蜜,是蜜蜂从牡丹花和海棠花中酿制的蜜,因为牡丹花大部分品种蜜柱少,蜜蜂难于采集,所以比较珍贵。”井洪秀托着一罐花蜜说。

慢下来,等时间,酿好蜜。多年来,他始终秉承祖辈的养蜂观念,遵循自然法则,尊重蜜蜂生态,从不喂蜜蜂白糖,坚持“取七留三”,只取七成蜂蜜,剩余三成留作蜜蜂的补给,不过度过快收取蜂蜜,留够足够的时间,等待成熟原蜜。

2021年,曹州井氏养蜂技艺入选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也给井洪秀的养蜂事业增添了一份动力。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养蜂人,努力将祖辈传授的古法养蜂经验、曹州井氏养蜂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我的心愿。”井洪秀坚定地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采集蜂蜜的工蜂是出房18日或两周的蜜蜂,主要负责采集蜂蜜,它的寿命在春夏忙碌时节只有40天左右;而每一滴成熟的蜂蜜,需要蜂箱里蜜蜂600多次的酿造过程。

采访结束时,记者摘下一片牡丹花瓣,沾了沾刚刚取下的成熟蜂蜜放到嘴里,那味道甜到了心里。

文/图 记者 张 慧 毛慎沛 李保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